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面对物流园区痛点,如何补足智慧短板?+ 查看更多
面对物流园区痛点,如何补足智慧短板?
+ 查看更多
2020-06-18 09:15
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行业空间逐步扩大,AI进入发展的下半场,其与IoT结合,将打开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重要通道,智慧园区再度成为热议焦点。在此之前,泛滥的“智慧园区”在繁冗的名目和噱头之外,并没有带给产业太多实际的帮助。以物流园区为例,如今国内的物流园仅仅是将线下工作搬到了线上,并增添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可视化以及园区IT项目。这些所谓的“智慧”,根本无法使智能技术真正保证园区安全,提高物流体系效率。
那么,面对物流园区痛点,如何补足“智慧物流园区”的短板。
没有大脑的信息孤岛
这样的方案当然很好,但问题是在庞大的物流仓储体系中,大量摄像头会生成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在安保过程中会给安保人员带来可怕的工作负担,最终导致大量摄像头处在无人监察的状态里。而且摄像头的效率并不高。仅仅能起到事后作为证据留存的意义。能够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之前,自主判断问题,主动干预,才是物流园区对安全监控的真正需求。
这也就是智慧物流园区项目中经常出现的信息孤岛现象,从摄像头信息到更多环境、物流、车辆、人流信息,都是相互孤立的收集与输出,无法进行主动判断与整体判断,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智能。
为此,未来园区可在背后加装ET大脑技术,让整个物流园区有一个汇总所有信息,通过算法和模型主动判断安全隐患,主动干预园区管理的AI中枢。从目前资料来看,未来园区内任何一个摄像头都可以被AI自主监测到,并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处理。让AI主动出击,让机器去读取海量的信息,这或许是破解物流园区信息孤岛问题的核心方案。
“智能”的覆盖率太差
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开始面临智能迭代中的困境。由于改造成本等限制,大型物流园区往往只是在关键的出入口、仓库中加入智能传感与智能监控设备,且监控力度往往不足。导致园区内的安全隐患不在少数。
想要解决智能感知体系的覆盖率问题,就要从打造园区的原点开始出发。从根本上加入感知设备,并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连接。依靠大量传感设备与边缘计算能力,将物流园区打造为每一寸空间都被数字化的信息综合体,可以说从根源上化解了传统智慧园区最迫切的问题,并且相对来说更容易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扩容与智能升级
物流园区有了“智慧”,却没有解放人力
事实上,物流园区是一个劳动量巨大,工作人员非常辛苦的产业区块。智能与智慧技术在这个领域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通过人机协作来降低重复劳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效率。
这一点,日本和德国的物联网+物流园区项目中早已成为共识。而依靠AI+IoT技术的成熟,中国科技企业也开始在物流园区中实现大规模人机协同。通过机器人、无人化设备与AI感知、整体智能规划技术的结合,繁重的物流园区工作可以得到高效缓解。
物流园区,可以说是产业园区里非常独特的一种,其涉及产业因素复杂,对流通速度要求高,并且与城市经济和民生福祉密切相关。通过AI、IoT、无人化设备等新技术体系的加持,这个重要领域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一场以未来技术发动的产业问题的“反击战”,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打响。
产品服务中心更多 >>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 查看更多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