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高新区 “ 一区多园 ”模式的 “ 喜 ” 与 “ 忧 ”

2020-03-20 09:48

随着高新区“一区多园”模式的不断探索 ,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园区微观层面,成为高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模式。“一区多园”模式逐步兴起,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长沙高新区等国家级高新区均采用“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助推高新区扩张发展。在“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下,解决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创新共创、园区信息共享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实现“1+1>2”的发展效果,大力推动高新区的良性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324095104

“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的兴起”

在高新区逐渐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浪潮下,高新区逐步扩容,产业园从单一园区,逐步规划发展成为“一区多园”的模式。由于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受到地理空间的影响,很多城市难以提供大量的、连片的土地来支持高新区的扩容,而增加的土地空间往往是有限分散的,如,广州高新区的多个园区分布为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等。

此外,由于高新区连片扩容,管辖范围过大,部分高新区选择成立多个专业园进行产业的布局发展,实现不同园区间多点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在相同的空间面积和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协调发展。例如,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8个专业园区,对各园区产业方面进行差异定位,以高新区为主体,带动其他周边园区相互联动。因此,“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成为未来重要的园区发展方向,因其广阔的前景和市场价值成为不少产业园区的至关重要发展模式。

“一区多园”模式的 “喜 ”

“ 一区多园 ”是指以原有的高新区为主体,以周边其他园区为辐射带动区域或分园区。解决土地空间问题,实现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2014年,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十六园 ”的总收入超过3.5万亿元,远远高于国内其他高新区。

微信图片_20200324095404

在此发展模式下,整合各个分园区的优势资源的同时,各分园区能够分享国家级高新区财政、人才、税收、产业、金融等各项目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在产业培育、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共享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互补共赢,进而加快地方经济建设。

“一区多园”模式的“忧”

采用“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后,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贡献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 协调管理难度大,约束力不强。对大多数实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的高新区而言,高新区管委会仅是协调、服务机构,不具备任何政府管理职能,对各分园的约束力不强,难以执行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同时各分园区为追逐自身短期利益,往往忽略整体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319101159

■ 不同层次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一区多园”模式的实行,涉及到各园区管委之间,上下级政府在财政税收、管理权限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市一级的高新区对应着市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区一级的分园区对应区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区分的时候,往往存在入驻企业归属的政府级别问题。这就造成了政府间各园区税收利益分成、土地开发与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利益冲突。 

总结

综合来看,我国国家级高新区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各分园区产业差异化定位和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而产生的。只有经过不断的系统分析与探索,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促进高新区整体定位和规划的有效实施,推动各园区的健康发展。

56a4ec6188051ca67f3881f466d6329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