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园区如何“走出去”

2019-02-14 11:4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丝路经济带建设。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更是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之一的园区开发模式,引入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多重效果。
这些境外园区成为新形势下中资企业对外投资转型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帮助中企更快熟悉和适应投资国的人文和资本环境,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试验田”,提高了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和繁荣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园区的经济“带头作用”

 

园区不但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还成为有意“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落脚地”,便于中资企业借这些经济平台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减少了“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风险。

 

 

突破民企融资和招商瓶颈

 

中国企业在境外搭建打造设立的各类合作中心、产业园、特区等经济平台,主要的投资方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一方面缘于民企容易得到国外政府认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民企投资相对灵活机动、制约少。与此同时,以民企为主搭建的这些新经济平台,也需要突破融资与招商瓶颈。


这“一带一路”走出去,基本都是民营企业打头阵,国有企业紧跟上。但民营企业目前享受不到丝路基金、亚投行的金融支持,产业走出去,应该是产融一体化走出去,在境外的民企希望能够享受更宽松的金融政策。但是,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国家的每一项有利政策对在海外拼搏的民营企业都是极大的关怀与鼓舞。除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民企还需要国家、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外部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需要深入对产业园区驻在国进行专项调研,掌握园区发展、招商和融资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发展。金融系统可以“登高望远”,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为“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提供具体有效的支持。

一、国家和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兴商氛围,统筹组织地区骨干企业走向海外,勇于创业、创新、闯天下。
二、可以考虑设立政府专门机构,联合工商联、贸促会等组织,号召和整合有“走出去”需求的企业、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走出去”。
三、推动境内国家级和省区级相关产业园区与我国的境外园区对接合作,将国内、国外的产业园区链接成一体,形成合力,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形成园区与园区的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在“一带一路”的大好背景下,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些产业园区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与沿线国的互惠共赢。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