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回顾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之路

2019-02-12 09:5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高新技术区而生,从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80多个地区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随着众多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取得丰硕成果,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园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早从美国兴起。1990年代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亚洲生物医药产业起步,逐步形成了美国领跑、欧洲第二、亚洲第三的世界格局。

 

(一)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
从1991年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2009年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目前,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

 

(二)“十一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生物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
为了更好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促进生物医药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三)“十二五”时期至今: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要求指导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在“十二五”时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纷纷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逐步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区域主导产业。


“十三五”时期,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需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要求指导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

 

(一)园区的崛起和发展受到政府扶持
国家政府的支持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促进生物医药行业规范发展的前提。


一方面,国家不断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开放度高的区域,扶持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国内各地政府逐渐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包括泰州医药城、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等。

 

(二)园区的管理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
前者由政府投资开发,由专门成立的园区管委会管理运营,通过创新型企业孵化、重点企业培育等形式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同时为园区搭建包括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创新资源。

 

 

后者又分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开发两种形式,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运营、产业服务、产业投资等业务布局实现盈利;资本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园区运营平台公司与政府,通过共同设立产业基金或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投资基金,以及园区运营平台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等模式。

 

(三)园区产业创新能力驱动因素呈现生态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这些高端研发平台构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逐渐加强与高校、医疗机构、龙头企业等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前沿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新业态以及新模式的相继出现,吸引社会投资机构的加入,共同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打造创新里程碑。


目前国内典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逐渐形成政府、高校、风投机构、基础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多因素组成的创新网络,为园区产业的规模化与集聚化发展,园区乃至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关键支撑。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