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候鸟现象”下文化产业园区该如何站稳脚跟

2019-01-31 11:08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日趋加深,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从资金、税收方面都有所倾斜。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也出现很多园区主题不明确、缺乏文化特色、平台服务职能缺位、文化企业不断流失等情况。

 

 

候鸟现象

 

很多文化企业为了政策红利随政策而“迁徙”,称之为“候鸟现象”,瞄准政策利好的文化企业就像“行走的候鸟”,在有政策红利的产业园区“吃”完政策就转入下一个产业园区。有些园区是以文化产业园区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还有一些园区运营方没有平台功能和服务意识,甚至与入园企业争利。

 

再者,以招租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园区,则无法为文化企业带来实质上的价值附加,园区的商业模式和资金运作方式决定了园区及园内企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职能需重新定位——从传统的房地产为主的静态物业型运营提升为入园企业驱动型的运营。

 

 

打好基本功

 

实现入园企业驱动型运营,即提供技术支撑、文化金融服务与综合服务支撑,以实现企业驱动。从产业链各环节为入园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包括软硬件结合的各项综合服务,并通过产业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提升企业成长力,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从而降低成本并综合提效。

 

合理的盈利模式

 

文化产业园区的一般商业模式是招租,这一方面维持了产业园的生存,但另一方面,过度的以招租为盈利模式的产业园将丧失作为产业集群的辅助增值能力。所以,文化产业园区的收入应该侧重于投资企业的收入和税收奖励的收入。首先,对入驻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是文化金融的重要手段。
1、实现了文化企业与产业园区的利益捆绑,将更大程度上调动产业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行业资源以及各项服务的积极性。

 

 

2、投资园内多家文化企业也使园区的发展能够产生乘数效应,能够可持续倍增,园区也成为真正的运营商,而非单纯的“房东”。
3、以税收分成政府的各类补贴从而获得收益,通过扶持入驻企业达到申请补贴的各项标准,以实现园区的收益。文化产业园区良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园区与文化企业在资金链、信息链等资源的深度合作,入园企业驱动型的园区运营为大势所趋。

 

布局四创基地

 

 

文化产业因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而面临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布局“四创基地”,以实现这种发展路径。
1、创业的行业资源引入;

2、吸引创业人群来基地创业;

3、提供创业辅导服务;

4、提供创业投融资服务。
未来,这种“四创基地”模式将在全国各地落地。然而,如何在一栋办公楼里就产生几百亿元的市值?需要由当地政府跟投资人联合建立基金来扶持这些入园企业,让文创圈的人做辅导和行业资源整合。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