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国内各产城区域的现状及前景+ 查看更多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区域协调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肩负重塑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的城市群加速形成,区域在经济宏观环境中发挥着最为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南区域
西南区域在依托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下,承接东部的产业迁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产业发展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并带动本地消费基数的成长,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良性闭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区域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企业助力,同时企业发展也要顺应城市发展趋势。
华东区域
华东区域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目标,积极搭建产城融合发展平台,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在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矛盾的同时,提出小型微型产业园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用地空间,也为产业提升、集聚搭建一个新平台。
小微园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工厂集聚’,而是要打造传统产业升级、企业创业创新的‘沃土’。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园建设也要转型升级,为园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致力于提升小微园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在招商过程中,严把准入关,积极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营造新环境,释放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
华中区域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在产业资本开支的新旧分化上,也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大迁移上。产业迁移也促使华中地区城市群快速崛起,形成以新兴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基础。
2018年光电子产业在多重国家战略密集叠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释放和金融资本持续发力的利好影响下,经济转型升级有望实现新的突破。某产业园先后引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重大影响力的企业,极大的提升了园区的品质,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发展。但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难度加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和产业链不完整等制约因素也将给园区发展增加压力。
华北区域
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白洋淀所在的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已届周年,一年来,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创造“雄安质量”、打造“雄安样板”、夯实“雄安根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设立新区的首要任务。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雄安肩负历史使命,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大湾区
随着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等湾区城市的产城融合日趋紧密,产城运营商紧抓机遇,利用自身的资金与资源优势,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城市交界布局产业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为产业地产发展的新契机。但单纯的产业投入,周期长,资金成本高一直困扰着产业地产商。
为降低企业成本,深圳推出“先租后让”工业用地,即企业竞得地块后取得承租权,租赁期满通过履约考核后可以选择续租或出让,出让金扣除已缴纳租金。此举将大大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也成为在高度城市化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率先探索“先租后让”供应模式出让的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转型中的产业导入与园区发展对企业的资源禀赋以及资金周转存在较大的考验,而起家于大湾区的碧桂园,坚持产业先行,先产后城的发展战略,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引入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和扶持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