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流量思维”&“共享思维” 开启园区招商新模式

2018-12-19 09:43

园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招商引资成为园区工作的核心目标。招商效果的好坏决定了园区是否能持续的发展。传统的土地价格和税收等政策优惠已经不能成为园区的招商竞争力,之后衍生的产业链招商、投资招商、商会招商等也已经成为常见的招商手段。

而且,现今的园区招商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如园区的产业内容缺失,展示信息不足,或产业门类杂乱,无法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缺乏吸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园区的招商效率低,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也无法获得乐观的招商回报。

 
 

“万众创新”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园区开发自然少不了创新的智慧。思维创新比策略创新更重要,在思考园区招商模式这一问题上,结合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流量思维”和“共享思维”两大创新思维。

 
 

流量思维:全方位开拓园区招商入口

 
 

对于互联网企业,流量就意味着数据,数据即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因此一个注册用户1000万的互联网产品,即使没有任何盈利,其估值也可以达到数亿美元。在一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流量意味着用户的关注度,有流量,全盘皆活。在园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定点招商、逐个击破的招商思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园区招商需求,注重用户关注度的流量思维对园区招商变得越来越关键。

 

现实中,增加园区的流量不必拘泥于互联网工具,可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全方位打造园区的招商入口。“O2O”线上入口,线下体验。园区招商O2O是将园区导入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持续传播,从线上增加园区的流量,并将流量导入线下,通过良好的线下体验提高招商成功率。当前,O2O已经引起许多园区的重视,纷纷将园区导入互联网平台,但园区招商O2O并非将园区搬到线上这么简单,而应将其视为园区战略去实现。园区招商O2O可通过以下三步实现:

 

 

 

01

将园区导入互联网平台

 
 

“触网”基本已经取得了园区开发商的共识,电商平台、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均可以当做园区“触网”的媒介,园区甚至可以自主开发一款专属的互联网产品。

 

02

进行专业的互联网经营

 
 

很多园区触网后,却缺乏专门的互联网营销人才经营,导致浏览量低,动态少,效果差。专业的互联网经营对于园区O2O十分重要,及时的更新、有效的互动,保持与热点事件的同步推广才能增加用户的关注度。

 

03

重塑园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关系

 
 

园区招商O2O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园区与潜在用户之间沟通、交流少的现状,重塑二者之间的沟通关系,从而使用户的意见在线下的园区产品和服务中得以体现,提高招商的成功率。“逆向O2O”线下入口,线上互动。园区招商逆向O2O是通过举办创业培训、创业大赛、企业家论坛、行业峰会等线下活动,提高园区的到访率与关注度,然后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将潜在用户导入线上,并与之互动,提高招商成功概率。

 

共享思维:共建共享、共享共赢、共赢共生
 
 

如今,城市里的人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享经济正扑面而来,且势不可挡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定位和社交建立的信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互助互利的经济模式。

 

如何利用共享思维改变招商难的问题?并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提升这种共享思维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开始意识到合作共享的重要性:共享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共赢。单打独斗的招商模式逐渐被取代,园区招商共享层面已经进入了第一、二阶段。

第一阶段:共建共享

主要指共建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这种方式已经被许多共建园区所使用,实现共建共享。与之相似的例子有很多,几个园区之间结成互助对子,最终形成小范围内的共享机制。

 

 
 
第二阶段:区域共享
共享层面到达第二阶段时,已经不满足于几个园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相邻省市、区域开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区域范围内的招商信息共享机制,鼓励企业相互投资和错位互补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双赢、多赢格局。
 
第三阶段:平台共享
主要指面向整个市场的公共平台,也就是说共享的层面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平台能解决产业园区招商信息流动不充分的问题。招商集秉持“共建共享、共享共赢、共赢共生”的核心理念,通过打造一个集“园区推介、招商悬赏、投资线索发布”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建立合适的利益共享机制,使得项目投资信息有效流通共享,完成投资信息的最高校对接。
 

无论是政府还是产业地产商,都应该切实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开放的重要性,将流量思维和共享思维的运用提升到战略层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商难的问题,才能真正迎来产业园区的春天。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