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选址需求和决策+ 查看更多
“园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载体和平台,也为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了成功经验与模式。在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变革、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期下,中国园区经济开发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长期支撑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原有各类产业园区也遭遇众多的发展制约与瓶颈。因此,不论是新兴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还是原有各类高新区、经开区都必须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方式方法,打破发展制约与瓶颈,实施创新驱动,实现新的突破。
政府管委会管理体制
从各类园区发展实践看,虽然有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联合等多种管理体制,但目前初期建立的各种高新区、经开区皆沿用政府主导的派出管委会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园区经济发展初期具有很大优势与合理性:

初期园区经济从开发建设到园区运营都没有成熟经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政府管委会模式亦有着先行先试、试错即纠的必要。
园区经济比较大的优势就是政策优势,而政策只有依靠政府机构与人员才能掌握与把控。

因为园区属于政府土地划拨建设、政府投资开发、政府管理运营,从土地要素到资本投入都需要政府包揽。
政府土地与政策资源越来越有限、产业布局和市场要素配置越来越完善、园区开发运营经验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尤其在实施“政府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政府向政服功能转变”的改革力度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园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委会模式不仅不符合市场化发展要求,也不利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

从园区经济发展现实看,不论是原有园区,还是需要新建园区,都应该首先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园区应从以往特定区域、特定政策、特定机构的管理方式,向突出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灵活、管理运营灵活、发展方式灵活的转变。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产业企业与社会机构对要素整合与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让政府职能回归到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发展调控的本职上,实现真正的各位其职。

更应该跳出政府机构跑市场、领导干部谈引资、机关人员话招商的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怪圈”,而应该把园区管理、招商引资、产业运营交给掌握市场与产业资源、熟知产业发展与布局、精通园区经济发展的专业性、专门化、专著性的产业企业或社会机构进行管理运营。
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建管模式
产业园区主体是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也是为创造产业要素聚合、资源配置、生产服务配套的产业发展“小环境”。因此,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实施。

一、园区内的产业培育与发展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
二、产业园区本身也应该遵照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因此产业园区既是产业发展平台,自身也是产业项目,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价值实现、运营协调等规律发展。
创造创新“循环生态”环境
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就是通过创新为手段,围绕创新链、产品链、服务链、资源链、价值链五大核心链条,通过创新科学、合理的机制,营造产业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在产业园区内实现单一产业链、多个产业链融合协调、产业链与区域资源要素及全球产业链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层面的链接融合,从而不仅创建产业园区内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园区与外部,甚至全球市场、要素、资源之间的“循环生态”。
这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环保”问题,也为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创造了可以试验、示范、复制的模式。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经验之一,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与瓶颈,须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产业服务等创新模式,并形成新型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做好全国高新区、经开区及各类产业园区的示范应用,力求全面促进我国产业园区实现新的发展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