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直播回顾丨“园区智慧运营与服务创新”主题培训+ 查看更多
2020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开始试点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及科技金融工作站试点工作,探索科技金融赋能孵化育成体系的“1+1”模式。2021年,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员完成5批征集,共110个科技金融工作站和179个科技金融特派员完成精准匹配,通过科技金融赋能全市孵化育成体系,打通科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为继续推进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内容,激发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广州市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特派员“双纽带”的积极作用,促进金融机构与优质项目深度对接,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拟举办2022年科技金融工作站(特派员)训练营活动,结合科技金融工作站(特派员)工作开展中常见的项目申报、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科技政策解读等开展主题培训,提升科技金融工作站(特派员)深度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以打造常态化,持续化,多样化的科技企业投融资相关的服务体系,链接各方资源,构建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圈。

5月19日下午14:30,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家、中科索顿集团执行董事、中科顾问产业研究高级研究员陈秀以及君思科技业务专家麦耀泉,通过南方+、yy直播、微赞、“大湾区创新”视频号、“广州科技创新”视频号,5个平台同步直播180分钟,从“科技政策解读宣讲”——2022年广州市科技专家入库指引、“项目申报类解读”主题培训、“科技政策解读宣讲”——《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政策解读,重点讲解「“园区智慧运营与服务创新”主题培训」等5个方面的内容跟大家一起探讨,众多企业老板、园区管理人员等小伙伴与讲师们在云端实时互动反馈,带大家深入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
直播现场还邀请了「广州市科技局领导」给予致辞,以及特邀优质企业代表进行访谈。让大家了解优质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需求,同时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链接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特派员,发挥社会市场化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深度赋能企业发展,也针对企业在项目申报、政策解读方面的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跟进服务,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好的的服务与价值。

「“园区智慧运营与服务创新”主题培训」
未来已来。AI、5G、物联网、区块链.....未来十年将是数字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科技企业正迎来这场数字浪潮。如何让园区更智能,让管理更智慧?又如何结合新技术,提高园区竞争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增效发展?让我们积极拥抱变化,布局园区运营模式,助推园区朝向数字化、创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为此,5月19日下午16:00,由君思科技业务专家麦耀泉,从园区数字化现状、园区运营服务关键需求分析、如何打造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怎样建立园区创新服务平台、园区数字化转型案例的分享等5个方面的内容跟大家一起探讨园区智慧运营与服务创新的相关对策。并分享了园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享园区智慧运营的好经验。将近40分钟的分享后,直播听众热情高涨,意犹未尽,纷纷在评论区提出更详细想要了解的内容,以下是部分节选:


下面,我们先看看第一章节的内容:园区数字化的行业现状是怎么样的?园区数字化的建设都有哪些困惑?
首先,面对来自数字化的挑战,企业对园区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园区管理中往往面临以下管理难点: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管理运营能力薄弱、智慧化的服务不足、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这些都给园区运营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园区数字化的系统应用状态——有硬件的投入,缺软件的集成。但在智慧园区里生产与生活既要借助智能化的社保,匹配5G的网络环境,又需要有一套健全的套健全的内部 管理体系,支撑各类业务处理的高效协同和各种企业服务的及时响应。通过“园区大脑”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相关信息 的智慧体验的服务项目,一方面提升客户的便捷度,另一方面提高运营管理的工作效能,减少沟通时间,流程及管理更加专业化,同时具备节能环保的条件。

那么对于园区数字化系统建设中,又会碰到哪些问题?我这边初步做了一些类型的划分,总结有以下6个层面的问题:
缺少数据标准、缺少顶层设计 、受约于SaaS应用、盲目跟风改造、频繁重复建设以及效能未能体现,这里面,对于园区来说,每一个都是伤人的。
通过上述的总结,可以看出园区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好走。我们需要怎么去面对和理清自己的建设思路呢?我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对内数字化管理,对外精准化服务。

以上是我们第一章节的内容,我们来简单做一个总结:

下面,我们再看看第二个章节的内容:智慧园区有哪些关键诉求?怎样剖析园区运营与服务的关键业务场景?
首先,我们先总结一下园区运营的业务痛点——打通“招—租—管—退”全过程,建立数据标准,打通流转通道。
从剖析园区运营与服务的关键业务场景中,我们大致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开展规划设计:
第一,逐级分析园区运营的关键诉求,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对象对信息化的诉求会存在差异的,所以说,我们在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关注数据质量,注重岗位权责”,满足“空间+人员+服务”的立体化管理。
第二,统一整合园区运营的业务场景,串联各个部门的业务协同。例如,财务收费管理可分为:基础设置管理、统一计费管理、应收账单管理、缴费通知管理等场景,满足应收、实收和票据统一管理需要。

第三,全新构建园区运营的合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结合政府、园区经营方、企业、服务机构、专家等多方资源,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融合。未来,肯定是一个大面积抢占资源的服务战场。
第四,简单来说,就是加强对平台能力的打造,再加上,这段时间行业上推崇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中台的概念,以及低代码平台等。主要呈现出:减少重复建设,提升迭代速度。
不同的阶段,业务诉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针对数字化园区系统建设的目标,无非从三个维度来总结:提升管理、高效协同,降本增效、精准服务,创新增收。

以上就是我们第二章节的内容,我们简单做了一个总结:

下面,我们再看看第三个节的内容:如何设计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怎么串联起各个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从园区数字化建设的产品状况入手,我简单归集了4个层面的现状:功能大而全,但不贴合实际场景、模块多且乱,业务边界不太清晰 、技术架构落后,移动操作不连贯
产品迭代过慢,实施服务质量不高。
当然,我们从另外一个另一个视角,可以看到,物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未来可期,方向是光明的,特别是“国字号”基因的物企,国家在政策上也有不少的支持。因为,除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说,还是从经济效益上讲,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利大于弊的。下面简单总结了四个维度的经济效益:科学部署人力资源、添加经营服务收入、加快资金回笼周期,盘活可经营资产。

那么在系统建设方面,如何串联各个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归纳了8个基本要求,分别是:满足“四全”的基本要求(全周期、全场景,全物联,全渠道);采用平台化的设计思路(实现统一数据标准、统一门户窗口、统一指标体系、统一用户体系、统一协同规则、统一集成标准);串联企业服务的全过程;支持数字化的管理决策(要搞清楚:哪些人需要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哪些企业需要服务,需要怎么样的服务?哪些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支撑权标准的数据规范;提供一体化的财务管控;满足移动化的作业操作;提供可视化的消息预警。
前面讲了这么多诉求、困惑、难点、策略等内容,那么,数字化园区的产品矩阵有哪些?可分为公共服务门户、运营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移动应用平台。


以上就是我们第3个章节的内容,下面简单做一下总结:

下面,我们再看看第四个节的内容:为何要先理清园区创新服务的建设思路?怎么构建一个生态化的企业服务平台?
针对怎样构建一个生态化的企业服务平台,我们简单总结了有以下四个方面:产业服务关键要素(管理是基础、资源是保障、画像是利器、协同是支撑);产业服务运营手段(严控合作商准入、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共享信用评价成果);产业服务实施方法(搭建平台、刚需切入、精准运营、整合资源、撮合服务),从而赋能产业园区的升级。

以上就是我们第4个章节的内容,下面简单做一下总结:

下面,我们再看看第5节的内容:正在转型或已成功转型的企业,他们哪些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拿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呈现一下他们各自的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从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社区和商业,在系统建设环节,还是会有一些不同。当然,也会有一些共性之处。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直播课堂的主办方,感谢台前幕后的各位老师,真是有了你们精心的准备,细心的指导,以及用心的宣传,才有这一次分享的机会。同时,也感谢我所在的单位:广州君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她们也为这一次的课程提供不少的帮助。
感谢同事们,感谢老师们,感谢依然在直播间在线聆听的小伙伴,我们下一次的分享课程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