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智慧园区物业的投入由谁埋单

2022-02-24 10:45
智慧物业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那么,谁来为智慧物业的投入埋单?
在君思科技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宜“一刀切”,应按照投入类别,采取谁收益谁投入的原则来分别承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技术集成部分的投入,由开发经营、享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主体及相应投资人承担,相应收益也归他们所有;至于对原有物业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的相应投入,则按照是否产出收益来区分。”



例如,智慧门禁系统这类不产生实质性收益、但提升业主服务体验的项目,投入可酌情考虑由受益人承担;而像智慧停车系统因为有停车收益,就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商业模式解决。
而对于根据政府要求、为顺应社区治理共管共治机制而增加的投入,一般由政府给予补贴,或是以争取优惠政策支持的方式予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按下“快进键”,老旧小区如何变“智慧”,日益受到关注。

君思科技认为,智慧物业落地老旧小区,要注重对落地方式的统筹规划。

“将智能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当中,可以一揽子解决改造费用、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等问题,一步达到效果,既省钱又省时省力,比起将来独立地进行二次改造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也要选好,要避免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物业收费难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智慧物业投入使用后,物业费是否会相应变化,也是社区居民分外关注的问题。

质价相符是衡量物业费高低的标准。

“智慧物业带给业主的是全新的更便捷、更安全、更有价值的服务体验,业主认同这样的物业服务价值,自然愿意付出更高的物业费用。根据经验,优质物业服务可以为资产带来溢价,在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物业服务好的小区房产成交单价会比周边项目每平方米平均高2000元以上,所以,物业费不是越低越好。

2019年10月23日,一辆电动汽车停在杭州德慧公寓“未来小区”的智慧灯杆旁充电。小区的智能灯杆融合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LED屏户外显示系统、气象实时监测等智能模块



瞄准增值服务
在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表示,疫情影响下,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医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物业服务的需求,在疫情之后或有较强爆发。

根据贝壳研究院、90度地产2020年2月联合发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除了户型等硬件条件外,在购房意愿的其他条件里,物业服务占比最高,为63.3%,高于医疗配套、交通条件等选项。

疫情期间,在多地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的背景下,为保证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不少智慧物业平台及时上线多种物业服务和增值服务。通过App升级等方式,上线生鲜购买、在线报修、线上问诊、线上预约消杀消毒等模块,解决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例如,蓝光嘉宝服务开设“嘉宝生活家”专区板块,整合京东、网易严选等品牌供应商提供“蔬果生鲜”“生活日用”“米面粮油”等服务。某物业在云朵社区App上打通苏宁生鲜服务端口,在物资配送至小区后,再由物业工作人员负责送到居民手中。

除了在用户、供应商之间搭建O2O平台,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新零售业务也在疫情中得到发展。如绿城服务旗下绿橙生鲜零售品牌,通过自有供应链和前置仓为其覆盖的社区提供生鲜购买服务。

疫情之下,社区场景的消费需求得到激发。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物业各类增值服务蕴含着新的商机,也带来了物业服务更多的可能性。不过,因疫情隔离而拓展的社区商业,在后疫情时代对居民是否还具备同样的吸引力,还有待进一增值服务或许会是地产企业破局的抓手,但更应是现代物业服务企业顺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增值服务始终是从业主角度考虑的,通过对物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维护,可以延长物业的寿命,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这些给业主带来的收益、减少的成本,就是服务给业主带来的增值。当然,比起那些服务差、业主与物业纠纷不断的小区,通过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给业主带来满意的体验,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