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智慧园区物业显现新局+ 查看更多
智慧园区物业显现新局
+ 查看更多
2022-02-24 10:32
近日,在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修订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中,都明确提出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疫情以来,随着社区站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线,物业服务企业精准排查、消防消杀、严格进出管控、提供到家服务的能力也得到检验。根据2020年3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物业管理行业影响专项调查”,在36450份业主问卷中,89.88%受访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在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体系中非常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业主占比为8.09%。
在物业管理能力受到关注的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智慧物业,也成为不少社区“科技防疫”的手段。疫情之下,智能化、自动化的物业设施,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在智慧物业加速向社区渗透之余,与之相关的探讨也并未停歇,例如,疫情测出了当下智慧物业的哪些痛点?智慧物业是否是所有社区的“标配”?应由谁来为智慧物业的投入“埋单”?
一连串追问,催促着智慧物业向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径探索。

硬件设备互联
出入口是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从车辆、人员进入社区智能设备识别范围的那一刻起,智慧物业便已开始发挥作用。智慧通行系统通过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红外线测温,可以实现无接触开门、高危预警排查等功能,而系统收集的数据,也可用于统计每日车行情况、甄别人车异常、分析人行轨迹,预警人群聚集等现象。
而当人、车由出入口进入社区,无人机消毒、智慧巡检、智慧照明、智能停车场等应用场景,也适时开展作业。
以智慧电梯为例,作为高频使用触点,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在电梯轿厢内安装具备人体感应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可在电梯待机至30秒时自动开启杀菌灯,而当电梯运行时,杀菌灯便自动熄灭。
除了及时杀菌,“非接触”也是电梯防护的关键要素。通过App、微信小程序、手机蓝牙等方式来远程呼叫电梯并自动点亮目的楼层,可规避长时间等待电梯、触碰电梯按键等场景中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
而要达成电梯非接触功能,电梯、门禁、摄像头等硬件设备需由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统一接入管理,让各个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协同共享。
硬件设备的互联,是智慧物业为社区筑起安全防线的基础,唯有在门禁、监控、电梯、停车场等处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智慧物业才能让社区从内到外穿上一层“保护衣”。
近年来,不少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商,都意在通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业设施的平台赋能。例如有物业企业推出AI魔盒,将多个服务器的功能集成在一起,免去设备智能化改造时需要再单上服务器的麻烦;有房产企业发布AI超级大脑,让智能家居与智能物业设施实现连接和互动。
然而,并非所有社区都已身披“保护衣”,在智慧物业推进过程中,各个社区存在发展参差不齐现象。
例如,在一些已安装智能化物业设施的社区,硬件设备单点铺设、各自独立运行的“烟囱系统”依然存在,各个设施的数据无法相互联通,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趋势预测。
随着疫情以来居民对“非接触”设施需求高涨,打通“烟囱”已箭在弦上。

融入基层治理
智慧物业应用场景广阔,近年来,这一行业也聚集起众多不同类型的“入局者”,由各类企业打造的诸多智慧物业平台,各有系统、标准不一、接口协议互不通用,积累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也难以向智慧社区输送。
“智慧物业的顶层设计不够,缺乏系统性,与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融合度不高。表现在行业间信息交流不通畅,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突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企业之间开始寻求合作共赢。
一方面,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推出了共享资源的平台联盟,如雅生活的雅管家联盟生态圈,为中小物业服务企业提供聚合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智慧物业平台生态圈的建设,助力物业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
例如,科技公司千丁互联旗下的千丁云平台,已汇聚千家合作物业服务企业;腾讯海纳与长城物业集团正联合打造智慧社区共享中台,意在推动制定智慧物业的行业标准。
在市场调节之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在发力推进物业行业建设统一的国家标准。2015年11月,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物业服务标准化工作走上正轨,但与智慧物业相关的标准化推广仍处于起步状态。
一场疫情,让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公共事务,一些智慧物业平台也适时打通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防疫部门的快速通道,让平台融入智慧社区的框架。
“智慧物业在疫情防控中,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便利,在未来的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中,相信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可利用大数据打通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将智慧物业纳入智慧城市管理总体规划部署发展建设,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提升智慧物业现代化水平。”沈建忠说。
疫情让物业平台的公共属性得以凸显。近日,在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修订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中,都明确提出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
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建议,构建基于智慧物业的城镇数字化新型基层治理平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建设智慧物业中台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将物业现有的生活服务App、智能安防、远程问诊等服务,与社区党建、居家养老、行政申请收件审核等公共事务工作的前端交圈,与公安天网联网分析。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在应用层中,社区管理应用分为社区治理类应用和物业管理类应用,直接面向政府和物业用户。面向物业的应用包括物业管理、设施管理、消防管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
对于智慧物业标准化的探索,正在进行之中。
产品服务中心更多 >>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 查看更多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