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园区发展经历了由初始级—发展级—成熟级—领先级四个阶段,园区的发展单纯从数量的增长转变至效益的全面提升。智慧园区,1.0“初始级”的特征是智能化基础设施基本构建,实现基于垂直系统打通的单点智能,如基于人脸识别的闸机出行,基于摄像头的安防监控等,它们可以基于单系统提供想要的智慧化功能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园区还处于智慧园区1.0阶段。
园区1.0向园区2.0跃迁本质是从传统垂直系统架构向基于数字平台的发展架构演进的过程,数字平台是园区“发展级”的先决条件,而“发展级”向“成熟级”的发展过程是依托数字平台,不断积累数据、使用数据、完善服务的过程,当平台能力、数据积累和应用发展到智慧园区3.0阶段,智慧园区将进入全新的阶段,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技术颠覆式发展,需求变更升级,共同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智慧零碳园区将成为未来智慧园区发展的重要形态特征。基于智慧园区数字化转型基础上,贯彻碳中和理念,创新零碳场景,整合零碳应用已成为智慧零碳园区建设的主流方向。
什么是智慧零碳园区?
智慧零碳园区是建立在数字化全面赋能的智慧园区基础上,在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中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的理念,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节能、减排、碳监测、碳交易、碳核算等碳中和措施,推动园区“源、网、荷、储”云化统一管理和调度;促进园区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资源循环化利用,设施集聚化共享,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整合的新型智慧园区。
“零碳化”是十四五时期的核心发展方向,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绿色发展制度化已经成为智慧园区发展的重点,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园区碳中和发展路径,使园区智慧化和低碳化发展。
智慧零碳园区特征
能源基础设施低碳/零碳化: 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是现排放量大,持续期长的特征,如燃煤发电和供热等能源基础设施产生的排放占我国排放总量的比重约45%,且火电机组在正常服役周期将持续消耗能源,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锁定效应明显,智慧零碳园区的新能源基础设施零碳转型亟待推进。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充分运用光伏、微电网、氢能、储能等技术,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并配套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整体上优化园区能源结构,实现源头减碳。交通方面,构建以新能源车为主的交通工具,配套合理布局的充换电与加氢等基础设施,充分应用V2G、无线充电等技术:同时,构建多模式的园区公共交通网络。探索打造园区内无人驾驶微循环接驳路线。环境方面。将“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理念充分融入固废、废水等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建设共建共享的园区内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废处理处置等公共基础设施。其他基础设施方面,建筑建设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充分结合“光储直柔”,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对建筑本体进行优化改造,充分要用高效节能设备对建筑内部环境行节能改造,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等能耗。
信息基础设施低硬/零硬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信息 ICT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依靠发达的网络、迅捷的网速,人们可以享受在线办公。在线学习,在线医疗等便利,这背后,要靠越来越多的海量计算,越来越大的数据存储及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来支撑。其次是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在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用电大户将迎来新一轮的“绿色革命”,设施能效提升、绿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对此,华为2021年首次提出“零等网络”,发布了数字能源零碳网络解决方案,仅念了“极简站点,极简机房,极简数据中心,无处不在的绿电,四大解决方案,再融合智慧能源云。
生产生活低碳/零碳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仅是生产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要从生产方式绿色化与生活方式绿色化两个方面着手。
综上所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园区企业、园区运营主体、园区人员等多方面共同推动。“零碳化”是“十四五”核心发展方向,园区是重要的改革领域,碳排放监测及计量技术是必要的发展配置。
关于我们
2015年创立于广州的“君思科技”是一家高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五家分公司和多个服务网点,已获得CMMI/高新技术企业证书、RPA管家机器人专利证书、109项智慧园区软件著作权证书,广州/长沙双研发中心、220多名技术人员的团队支撑着君思在智慧园区行业前行!
“君思科技”致力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服务,秉承以“让园区更智能,让管理更智慧”的使命,服务全国约200多个智慧园区,在投资规划、项目建设、招商拓客、运营管理、生态服务和安环监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落地服务,是一站式基于园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