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君思智慧园区】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2021-01-25 17:39
 


T/CPMI 007《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是物业服务规范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T/CPMI 004 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T/CPMI 005 写字楼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T/CPMI 006 高校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T/CPMI 007 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T/CPMI 008 医院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嘉善商务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闻达敏斯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国基伟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益中亘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成都嘉诚新悦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恒欣利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鹏、艾白露、王寿轩、王兆春、朱春堂、李远征、高文田、李轶梅、陈云、王玉宾、秦雨、钟基泽、张建佳、时伟铭、刘宗武、巫庆敏、李笑天、李旭东、闫丽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将根据政府部门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适时修订。 

 
 

引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要求,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倡议全体会员单位全力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业界专家编写了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简称操作指引)系列标准,旨在指导和帮助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全力做好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操作指引系列标准结合了相关疾控指导和各地及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实践中积累的有效经验和做法, 在已有关于疫情防控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形成,更加突出了实践指导性。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和所致疾病的认识目前仍然处于不断的深入研究之中,且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就一定能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保障指引、员工上岗指引、防控操作指引、沟通与配合指引。 

本标准适用于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总则

2.1物业管理要求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时,物业服务企业应提供水电气供应、设施设备维保、客服、保洁、秩序维护等服务,在保障物业管理项目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生产。针对疫情,在物业管理经营的各层面、各环节,全面执行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疫情防控指令,结合产业园区物业服务特点防控疫情,最大限度减少服务区域疫情事件和交叉感染人数。

2.2防控特点

产业园区物业管理项目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存在办公用房、生产(研发) 用房、仓储用房、酒店、食堂等多种用途的建(构)筑物,防控重点多;上下班、就餐时段公共区域人员密集流动,生产型产业园区货运车辆多,管控压力大;各类企业机构、商户集中,接待、会议、访客等人员较多,且来源地多样,内部交叉感染概率大;节后返工人员集中,疫情防控配合性工作多。

针对这些特点,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的主要内容在于出入管理、人员密集流动时段管理、人员密集场所管理、通风管理、保洁消毒管理、垃圾管理,以及配合甲方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等。

3基本保障指引

3.1组织保障

3.1.1成立领导小组

物业服务企业总部宜成立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组长的物业服务企业疫情防控总指挥部。总指挥部由组长、副组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项目成立现场指挥部,结合物业服务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要求确定负责人,双方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及配合。

   3.1.2总指挥部职责

总指挥部职责包括:

a)按本操作指引的要求,研究制定、修订应对防控疫情防控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b)负责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指挥各项目针对疫情防控和防控突发事件的应对;

c)设立疫情防控应急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各项目的物资采购、配送、员工安全防护等;

d)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甲方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1.3现场指挥部职责

现场指挥部职责包括: 

a)按本操作指引的要求,在项目原有管理服务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做好分工、协调, 增加疫情防控宣传、解释、培训、保障、人员防护、现场管控、异常处置等工作;

b)制定并实施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c)按政府部门要求,及时定期通报本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情况,并与防控站或中心建立紧密联系; 

d)保持与政府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甲方等单位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3.2物资保障

防控物资方面,项目须配备基本消毒用品(包括 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75%酒精、免洗消毒洗手液)、防护器具(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口罩、手套),并按至少 5-7天的用量提前储备,储备量多预留 10%;项目还应配备防控器具(包括测温设备、喷壶等),必要时配置紫外线消毒灯、防护服、护目镜、防护胶鞋等;

防控物资应指定专人管理,同时应建立疫情防控物资台账,制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 每日统计管理区域内防疫物资库存数量并按需定期补充,确保满足管理区域内疫情防控需 要;生活物资方面,各项目宜储备一定量的食用水和速食,供应急时使用。如受疫情道路管制或场所封闭的影响,产业园区物业服务企业可视情况考虑员工值班取暖设备、被褥、员工衣物清洗的设备(如洗衣机、烘干机)等的配备。

3.3人员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人员保障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一线工作岗位充足;

b)关心和保护好一线工作人员,保障人员集体用餐安全等服务工作到位;

c)依据疫情情况调整各岗位人员上下班时间,实行 24h轮流值班制度;

d)应建立由各相关专业人员构成的机动保障队伍,以备项目应急调配;

e)应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m以上距离,办公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应做好员工的健康监测和记录工作;

f)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员工,根据国家规定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加班费;

g)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如项目存在疑似人员,应向员工进行正确引导;如员工内出现疑似症状,应隔离疑似员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h)应进行员工激励管理,设置激励机制,制度可行; 

i)加强员工宿舍管理,每日消毒;对于需要隔离而不能自行隔离的员工,依项目情况设立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区宜设置在适当位置,并有独立出入口为宜;隔离观察区应配置备用防护、消毒用品 2套以上;隔离观察区工作人员按照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个人防护;隔离观察区垃圾统一收集,并按有害垃圾处理;隔离观察区按重点区域消毒作业; 

j)指定防控指导工作专员,及时准确为一线提供防疫作业标准和规范支持。 

3.4沟通保障

物业服务企业内部及各相关方的沟通保障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开通 24h疫情上报通道,并确保有关疫情信息能直达总指挥部的各个主要负责人; 

b)项目部与街道办事处、甲方建立日报机制,每日汇报现场服务人员状况、现场消毒消杀情况等,如遇突发事件应立即汇报;

c)项目应统计、分析、研判员工体温及健康情况,如有异常立刻上报。同时,应密切关注客户群动态,对疑似感染病例应严格按流程及时上报。

3.5经费保障

落实所辖物业管理区域防控经费以及企业专项经费。

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疫情防控相关经费专款专用并建立资金使用台账。

3.6专业知识保障

各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专业知识保障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密切关注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和科普资料,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参见附录A; 

b)收集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发布的权威信息,整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c)关注甲方对疫情防控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d)宜采用海报、长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并通过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推送; 

e)应加强员工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作业规范的培训工作。

4员工上岗指引

4.1基本要求

员工基本上岗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身体状况良好、体温低于 37.3度,无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15日内无疫区逗留、无接触疫区人员经历; 

b)已接受过疫情及相关防控知识培训,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防护知识、卫生健康习惯及疫情应急处置方法; 

c)员工每日上班前测量体温,发现异常者立即联系疾控管理部门并按要求进行处置;

d)对疫情发生地的员工、在疫情发生地停留过的员工、与疫情发生地人员有亲密接触的员工的信息应进行报备,按规定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并隔离观察 14日,同时做好登记、追踪、观察等工作,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上岗;

e)疫情区员工上岗要求应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组织上岗。

4.2员工防护

4.2.1佩戴口罩

员工上岗前应正确佩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口罩;口罩原则上一次性使用,并按要求进行更换,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的方法参见附录 B。物资紧缺情况下,普通岗位可视清洁程度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4.2.2洗手

工作人员应随时进行手部清洁。采用流动水源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作业前、作业后及污染时均需使用消毒洗手液;

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参见附录C

4.3特殊岗位防护要求

高频次接触人流的岗位应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并与人尽量保持 2m 以上的安全距离,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有条件的应佩戴护目镜;

疫情区项目可依据具体条件、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防护措施。

5防控操作指引

5.1应急预案关键要素

根据国家、地方、行业、合同相关应急要求,制定防疫应急预案,预案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a)专门的疫情防控部门/组织、成员、职责及分工;

b)防控物资、经费保障方案及机制;

c)消毒方案(包括消毒药品、消毒液浓度、消毒方法、配置方法、消毒频次等); 

d)出入口人员、车辆管控、排查方案,含工作人员防疫管控;

e)疑似患者隔离处置方案;

f)员工防护方案; 

g)疫情防控期间信息传递保障机制。

5.2客户服务管理

5.2.1接待

接待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a)如无特殊情况,物业服务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拜访等行为,工作区域个人防护知识见附录 D;

b)在客服中心入口、接待区域张贴“疫情防范要求”、“口罩佩戴方法”等宣传海报。客户未佩戴口罩时,要求其佩戴口罩,在指引其做好消毒后再进入服务中心或接待区域;

c)客服前台接待椅摆放位置应离前台人员 1m以上,并在地面标出安全线,做好温馨提示,如“为了您的安全,请保持一定距离”;

d)宜在物业服务中心出入口设置消毒区,并放置免洗消毒洗手液、口罩、酒精等消毒物品,提供给特殊情况下急需的人员使用。

5.2.2诉求处理

客户的诉求可通过客服电话、物业服务人员微信、物业服务企业 APP 等方式进行反馈, 宜避免当面服务;非紧急类报事、报修调整到非人员密集时处理;关注客户沟通平台有关疫情舆论内容,及时解答相关咨询和科学防控知识。

5.2.3园区文化活动

宜停止在产业园区内开展文化活动,取消所有可能会引起人员交叉传染的聚集活动,有关疫情防控活动尽量在线上开展。客户如确实需要组织开展活动的,应提前申请并获得批准。

5.3出入控制

5.3.1人员防控

产业园区人员防控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所有进入物业管理区域的人员应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1)在人员、车辆出入口设测温点,并做好人员信息和测温记录;

2)对进入园区的人员做好测温工作;

3)对驾车进入园区的人员及同乘人员做好测温工作;

4)对体温≥37.3度的人员,拒绝入园,并第一时间报告甲方和辖区指定应急部门,做好相关区域消毒工作;

5)对拒不配合测温和登记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甲方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c)大堂、前台、一楼、电梯厅、食堂、上下高峰期的园区出入口等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员密集。宜在室外开阔区域进行排队,或安排错峰上下班; 

d)疫情防控期间在电梯入口处设置提示牌,提醒客户优先使用楼梯,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e)疫情防控期间根据甲方规定对外卖、快递人员进行管控。登记等适用表格参见附录E。

5.3.2车辆防控

产业园区车辆防控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宜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并在入口显著位置标明“停止外来车辆进入园区”字样,并对甲方授权的车辆进行排查与登记;

b)排查园区内已停放疫区牌照车辆,询问核实车主健康情况、是否来自疫区及是否与疫区人员有密切接触等信息;

c)如确属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报告甲方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5.4区域封闭管理

5.4.1封闭基本要求

区域封闭管理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防疫期间关闭所有非必行通道,尽量减少人行与车行出入口,可通行出入通道(含车行道)宜设置温控检测区;

b)疫情期间管理区域内应停止装修施工活动; 

c)封闭区域应锁闭且粘贴封条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示。 

5.4.2关停相关配备

建议甲方关闭除生产、办公和生活外的非必须公共场所及有关配套设施。 

             5.5通风管理

5.5.1基本要求

针对产业园区不同客户和空调方式,宜与客户协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a)疫情期间宜停用集中式空调系统;

b)如必须开启空调系统,按国家,行业相关规范的规定对空调系统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维持卫生达标;

c)房间正式使用前,每天应提前 1-2h开机,适当提高室内温度标准,如供暖时提高室内温度,供冷时降低温度,全回风运行。房间正式使用时,要加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可适当降低室内温度标准,避免回风循环而造成交叉污染。如供暖时为维持室内温度,可停关空调; 

d)空调使用后,不要立即关机,要用全新风运行 1h,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应对室内进行消毒清洗;

e)采用其它采暖方式的房间,每天开外窗通风换气不少于 2次,每次不少于 30min。对于无外窗并无法用新风通风的房间应停止使用;

f)在空调系统使用或停用时,做好系统的防冻管理,避免系统被冻坏,确保安全; 

g)当园区确有疫情发生时,按相关规定及时关停空调设备,并按疫情防控规定进行消毒清洗,达到标准要求后再投入使用。

5.5.2不同区域的通风要求

不同区域的通风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有外窗的楼梯间应开启外窗,无外窗的楼梯间应定期开启防排烟设备,确保楼梯间内的通风动用防排烟系统设备通风后要恢复到消防系统正常状态,确保消防安全; 对于无外窗、无新风、无排风、使用量较大的开水房等密闭房间,宜停用,对于无外窗、无新风、无排风、使用量较小的库房、档案室等密闭房间,可使用,每次使用后宜做消毒处理;新风吸入口区域应定期检查,确保新风吸入口直接从室外取风, 周边无污染源; 

b)员工食堂使用期间应保证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应适当加大加工区的排风量,避免有害空气扩散到就餐区。餐前要对就餐区消毒清洗,并开外窗或全新风,提高该区域空气质量。使用结束后新风与排风系统应继续运行 1h,并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紫外线消毒灯等临时消毒设施,利用非使用时间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c)地下停车库在使用中,通风系统应在上班 1-2h前开启,并保证工作期间连续运行, 确保区域内空气流通。上下班人员密度较大时,可考虑启动排烟系统,以增加排风量,但同时应注意区域内设备、管路的防冻。应注意排风口的位置,是否有串入其他区域、串入新风口的潜在风险。地下停车库直接进入电梯的入口处,可设置简易风淋室,动用防排烟系统设备通风后要恢复到消防系统正常状态,确保消防安全;

d)卫生间、开水房等区域的排风系统应正常开启并保持全天连续运行。应注意排风口的位置,是否有串入其他区域、串入新风口的潜在风险。有条件时可设置紫外线消毒灯等临时消毒设施,利用非使用时间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e)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密集的部门应分设休息区域,避免人员密集,休息区域应设有外窗、空调系统相对独立,休息区域的面积应能确保较低的人员密度,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5.5.3其他管控

其他管控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生活水箱间、管道直饮水处理间等应适时通风;

b)核查空调新风取风口的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检查取风口附近是否存在杂物及污物积存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c)定期对建筑内的各区域(尤其是人员不经常停留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处理维护结构漏水、室内积水、污物积存、建筑或构件生霉等非正常情况;

d)各类空调形式疫情期间运行管理技术措施参见附录F。

5.6重点区域和部位清洁与消毒管理

5.6.1大堂、走廊、楼梯间

大堂、走廊、楼梯间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中央空调出风口、大堂设施每日使用浓度为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次;

b)出入口门把手、门禁系统面板、各楼层通道门拉手每日使用 75%医用酒精擦拭消毒2次;

c)出入口不宜设置地毯,确实需要铺设地毯的,宜采用可每天清洗的地毯,如塑料地垫,并每日使用清水冲洗后使用浓度为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d)宜在楼栋入口配置免洗的手部消毒液,张贴标识,提醒客户及员工积极进行手部消毒;

e)走廊、楼梯:每日使用浓度为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楼梯扶手每日用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注意事项参见附录G, 常见消毒剂及配置使用参见附录 H。

5.6.2停车场

停车场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停车场内人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岗亭门把手、弃票箱等部位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消毒 3次,用有效氯浓度 40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次 30min;

b)地面用有效氯浓度 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 

c)有排水沟的停车场,排水沟每日消毒 1-2次,使用有效氯浓度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

5.6.3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水龙头、门拉手等手接触区域:每日使用浓度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b)地面、洗手盆、小便池、坐便器等区域:每日使用浓度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5.6.4电梯

电梯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电梯厅、电梯内外按键、轿厢扶手等表面, 保持清洁卫生, 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每日不少于 4次,视使用人数可增加频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维码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