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奋进,一路前行
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君思智慧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商策划全案》+ 查看更多
《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商策划全案》
“文化创意谷”
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者文化企业的首选聚集地

一、前言关于文化产业及其特点概述
1、认识一下文化产业
类别名称 | |
第一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 | 第二部门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 |
一、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 八、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
(一)新闻服务 | (一)版权服务 |
(二)出版服务 | (二)印刷复制服务 |
(三)发行服务 | (三)文化经纪代理服务 |
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 (四)文化贸易代理与拍卖服务 |
(一)广播电视服务 | (五)文化出租服务 |
(二)电影和影视录音服务 | (六)会展服务 |
三、文化艺术服务 | (七)其他文化辅助生产 |
(一)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 | 九、文化用品的生产 |
(二)图书馆与档案馆服务 | (一)办公用品的制造 |
(三)文化遗产保护服务 | (二)乐器的制造 |
(四)群众文化服务 | (三)玩具的制造 |
(五)文化研究和社团服务 | (四)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的制造 |
(六)文化艺术培训服务 | (五)视听设备的制造 |
(七)其他文化艺术服务 | (六)焰火、鞭炮产品的制造 |
四、文化信息传输服务 | (七)文化用纸的制造 |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 | (八)文化用油墨颜料的制造 |
(二)增值电信服务(文化部分) | (九)文化用化学品的制造 |
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 (十)其他文化用品的制造 |
(一)广告服务 | (十一)文具乐器照相器材的销售 |
(二)文化软件服务 | (十二)文化用家电的销售 |
(三)建筑设计服务 | (十三)其他文化用品的销售 |
(四)专业设计服务 | 十、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一)印刷专用设备的制造 |
(一)景区游览服务 | (二)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的制造 |
(二)娱乐休闲服务 | (三)其他文化专用设备的制造 |
(三)摄影扩印服务 | (四)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的批发 |
七、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 (五)舞台照明设备的批发 |
(一)工艺美术品的制造 | 十一、互联网+文化产业 |
(二)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制造 | (一)在线教育,信息技术 |
(三)工艺美术品的销售 | (二)VR、AR 技术 |

以来第一个商业广告;1992年,我国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从此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全面扩 张的阶段。此时,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等都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的思想意识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2、现在:依托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伴随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长率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速的良好势头, 2016 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 10 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文化服务业增速强劲,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等 5 个行业分别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5 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 13.2%,但也仅仅为 760.1 元(约 113 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人均文化消费都在 3000 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人均消费还有巨大的差距。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不再是新兴技术的跟随者,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未来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传统产业”的格局将引领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3、未来:在政策利好,技术更新,需求升级的环境下,文化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呈现出互联互通的诸多新趋势。文化生产跨界化,文化资源的跨时空整合、文化人才的跨领域聚合、文化元素的多样化重组更为便捷和可能;
服务平台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全方位应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支撑平台;
科技研发迭代化,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企业正在不断地迭代更新, 大量整合新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一个可持续化的迭代生态系统;
文化消费体验化,消费者角色发生了转换,即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感受者、体验者,甚至是参与文化生产的创造者;
文化产品虚拟化,文化产业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无形产品,如文本、声音、图像和符号等;
文化贸易国际化,我国借助文化贸易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本土的文化、习俗、艺术、风格、文学、观念和思想等将更多参与全球化。
4、文化产业特点和问题
(1)特点:
一是本身文化底蕴丰厚,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对外来文化接受、融合快,市场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二是政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推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集中度高,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热情高,发展迅猛;
三是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程度低、规模小、产值小, 非公投入部分相对发达国家非常小;
四是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缺乏,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文化创新能力、流动、奖励机制上有待改进;
五是文化产业受政策刺激和投资拉动效应影响明显,经济波动比较大。
(2)问题:
第一,文化产业增长的方式粗放低端; 第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低下;
第三,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单一;
第四,行政监管的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3、打造一个有深度的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能过剩、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为标志的经济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利用文化产业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地成长方式及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结合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城市、辽宁省自贸区等一系列利好的政策环境背景下,创造出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辽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不同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可以立竿见影,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个区域要么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要么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么具有巨大的消费群体,相比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的特点,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沈阳的综合资源并不逊色,且作为东北地区核心城市,文化底蕴、城市规模、市场需求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根据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可分为: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因此,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北方,打造一个以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以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和塑造城市新的形象为目的,伴随文化产业领军者——某集团“二次创业”的时机,打造一个有深度的产业和都市综合型文化产业基地——文化创意谷,很有必要。
二、第一部分市场调查与研究
站在双创潮头上的沈阳
2015 年 6 月 1 日,经过竞争性评审,财政部公布了 15 家入选首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公示名单,沈阳名列其中;2016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公布首批 28 个双创示范基地,辽宁省沈阳市再次获得殊荣。沈阳及时出台“75 条”、“8 项举措”等政策措施,政策助力,创新引擎,当前,沈阳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期,发展、改革、创新三重机遇叠加,为广大创新创业者和各行各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探索,前无可鉴;力度、前所未有。
一、区域行业发展情况
1、区域发展情况
沈阳市各个区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
和平区:作为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先导区,国务院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利用东北大学、三好街等智力、人才和环境资源,政府主导,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目前, 区内建设有 7 家众创空间。
国家高新区:利用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有利条件,着力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目前,拥有众创空间 13 家。
铁西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 以“一园一城一谷”(中德装备园、中法生态城、铁西金谷)开发建设为主线,全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最有国际竞争力和最好生态环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区域拥有 7 家众创空间。
其他,如大东区、沈北新区、皇姑区等在信息技术、无人机、3D 打印、创意设计、金融等方面建立各自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