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君思智慧园区】《产业园年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政府领导)》

2021-01-05 14:26
 

          尊敬(政府主管部门领导):

现将“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近期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园区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载体建设和孵化器引进 一是第二批返租载体建设进展顺利。

广场 25 楼已引进成都娱乐工厂孵化器和大健康创新孵化平

台,打造文化产业和医养结合产业专业孵化器;广场 1楼将建设成为园区公共展示交流中心和以色列企业服务中心,目前已进场装修改造,力争在 10月 25前完成并试营业;

已引进某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暂定),打造健康产业专业楼宇,目前已入场进行装修改造。截止目前,两批约 2.5万平方米返租载体已引进 9家新型孵化机构、9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175 个项目(团队)共计 1200余人。

入驻企业网络空间、国客文化等 17家企业(项目)已获各类融资 8000余万元;电竞、家居等 9家企业成功毕业;园区孵

化项目电竞和克斯科技已分别于 2016年 3月和 7月挂牌“新三板”,霸项目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方科技收到上市公司的收购要约。

二是“政府引导”撬动作用成效初显,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载体建设。自 2015年开街以来,经统计,新建创新创业

载体 11个,总面积约 1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47540万元, 已入驻项目(企业)274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 5510人;在建、拟建创新创业载体 13个,总面积约 11.5万平方米, 预计投资52350万元(详见附件1)。

目前,我区已有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 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 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3 家,省级孵化器 3 家,市级科技专业楼宇 2 家,市级创业苗圃 10 家。

(二)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 并已启动第一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

二是筹备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已完成前期导师遴选征集工作,预计年内完成组建工作。

三是在园区建立政务服务站,整合楼宇服务站和街道创新创业服务站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政务服务。

四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已引入同创基金,并创建产业基金, 已建基金总规模达 2.3亿元,其他基金正在申报中。

(三)塑造园区品牌

积极组团参加“2019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举办“中心城区创新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线上分论坛和“MIT.CHIEF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专场”、2019全球青年创客行动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加强影响力和知名度。园区荣获“2019中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先进单位称号。


二、“环大学经济知识圈”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一)2月5日召开了大学与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环知识  经济圈建设的工作会,双方就共同打造环知识经济圈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共同组成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共同推进双创大厦项目、科研综合楼项目、展业大厦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并形成了会议备忘录报双方领导审阅。

(二)7月18日召开了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讨论研究了双方在校区协同创新方面近期需要推动的工作,明确了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需要审定的相关事项。

(三)编写了校区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的组建方案、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框架协议等材料,经多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并与大学多次沟通,形成了《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组建方案》(送审稿)、

《“环知识经济圈”合作框架协议》(送审稿)、《校区协同创新工作计划》(送审稿)等,将于近期召开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集中审议(待学校领导明确具体时间后举行)。

(四)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关于协同创新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相关工作筹备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要求,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及时与对口部门再次进行了深入对接,形成了

《关于校区联席委员会各专项工作组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五)联合申报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区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的智力资源、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密集优势, 促成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地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为:未组建优质的创业导师队伍,为青年创业提供辅导和帮扶;在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创业服务机构聚集还不够多等。下一步区双创办将督促园区运营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引进更多“双创”资源,逐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二)入驻优质项目不多。

从园区目前情况来看,入驻各孵化器的优质项目不多,这也是目前全国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园区的项目储备不够,内生性发展不足。

下一步要深化与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抓住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的契机,主动承接项目转化落地,筛选建立项目资源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入驻园区。

(三)部分载体建设速度较慢。

按照我区“双创”工作“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 空间布局,各部门、街道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积极打造创新创业示范点位。

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示范点位的建设进展较缓慢,如创新工坊、数码广场、红星美凯龙商场(7楼、8楼)、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基地和社区居民创业中心等。下一步区双创办将发挥好协调和督促作用,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督促其加快建设进度, 争取早见成效。

(四)区双创办人员力量不足。

随着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双创工作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面上工作越来越多,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区双创办仅由区经 科局和团区委抽调的人员 6名人员组成(3名工作人员,3名领导),且均兼职各自日常业务工作,区双创办面临人员力量严重 不足的问题,为确保下一步全区双创工作的有序开展,建议组建 专职机构,充实人员力量,负责统筹推进全区创新创业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作好主管政府领导调研筹备工作。

完善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相关材料,落实参观点位,为调研作好准备。

(二)全面推进“环知识经济圈”建设。

一是积极对接高校,争取在 10月中下旬召开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集中审议共同推进环知识经济圈建设相关事项。同时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常态化地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工作。

二是根据 “三带四区一城”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结合环知识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设,编制《环知识经济圈概念规划方案》。

三是分步推进科研综合楼合作项目、创新创业大厦建设、展业大厦改造和科技园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重点项目。

四是打造“环知识经济圈”品牌,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制定、项目对接、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和宣传推广等相关工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扩大影响。







56a4ec6188051ca67f3881f466d6329

产品服务中心
更多 >>

君思最新动态
更多 >>

分享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更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看过本文的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