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新闻资讯
关注君思最新动态 了解园区实时资讯
【君思智慧园区】《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手册》+ 查看更多

一、产业园区规划编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快速推进期、转型调整期,产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类别的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园区选址不科学、产业方向不明确、发展定位不准确、入园项目不协调、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产业协同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及区域经济效益提高。
考虑到产业园区 的特殊性,区别于其他的城建规划,避免以城建规划理念及各项指标引导产业园区建设;
考虑到产业园区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避免以低门槛的招商项目填充园区发展;
考虑到产业园区 的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避免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影响园区建设及发展。
二、产业园区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不同于城建规划,必须以产业为先导,以项目为支撑, 依据区域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链配置,根据产业及项目,考虑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进行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约束规划。因此产业园区规划有其特殊性,不能用城建规划理念规划产业园区,亦不能以城建控制指标约束产业园区发展。
结合区域区位条件、资源特点、产业要求及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等, 按照现代化生态经济园区和精品化生态经济园区建设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以产业研究布局为前提,优化资源配置为载体,构建产业集群模式,优化各种公共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空间发展时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经济活力。
(一)产业园区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的规划要求,打造现代化、精品化的经济示范产业园区。
(二)产业园区规划着重体现可操作性,重点进行项目选择及规模控制,突出产业链延伸及循环经济理念,依据项目类型和规模要求, 进行地块大小划分和路网布局。
(三)产业园区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项目落地为重点进行功能分区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和项目布局进行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规划。
三、产业园区规划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一)规划指导思想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 产业结构,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培育壮大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 和“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特色突出、构筑集群、循环经济、招商引资、完善配套、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将产业园区建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全民创业的活跃区、新型产业升级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
四、产业园区规划应突出的特色
(一)经济特征:主导形成“资源要素互补、产业链条循环”基地。
(二)社会特征:按照现有城镇与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积极参与城镇功能分工,承载未来城市工业和公共服务功能。
(三)生态特征:体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型、低碳型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
(四)景观特征:形成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和现代化的工业旅游景观。
(五)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民俗风情,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五、产业园区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一)强化比较优势原则: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立足特色块状经济,建立传统产业新的竞争优势。
(二)强化产业导向原则:完善园区支撑功能平台,推进产业集聚,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产业经济体系。
(三)强化整合提升原则:探索建立现行区划下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园区整合机制,整合大区域资源,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协同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原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特色产业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扶持各类专业化民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五)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原则: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水、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
六、产业园区规划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重点协调产业、城市、园区的和谐发展。园区建设依托产业,产 业开拓要充分依托已有城市设施和功能,合理确定禁止及限制产业开 发的生态敏感区。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商业服务中心应相对集中, 尽量与城市、城镇一体化协调规划。
(二)园区与产业的关系:
产业是园区规划建设的核心和主体,园区以实现产业聚集,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为主旨,一是参与大区域产业布局分工,避免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二是园区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协调一致, 产业之间相互循环相连、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
(三)园区与生态关系:
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对水体、大气、废弃物排放的有效监管,企业的生产效益成本核算应综合考虑其生态环境成本, 强调流程中废弃物控制, 逐步改变末端排放控制观念。
(四)园区与交通组织关系:
充分考虑产业园区对物流需求较大的特点,建立快捷高效的交通道路体系及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道路层次,强化主干道的规范性, 同时以产业、入驻项目要求考虑次支路网的灵活性。
(五)园区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
按照产业及项目用水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充分考虑以水定产业, 建立稳定的水资源保障供给体系,推行企业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值
(产品)的耗水量;鼓励一水多用和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系统。
(六)园区与土地利用关系:
园区土地利用与项目规模衔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和价值及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考虑入园项目对土地效益的影响,制定入园项目的标准条件,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七、产业园区规划理论体系
(一)项目规划
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应遵循“项目带动、规划引领”的思路,结合园区发展中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辐射带动性,规划首先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着重落实符合规划区产业要求的项目,引导规划区土地开发利用。
(二)功能规划
根据项目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规划区的现场调研、资料分析、方案论证等流程,明确产业园区定位和思路、确定用地的功能和方向、划分功能板块、按照投资估算设计开发模式,为项目落地、开发、建设提供基本功能结构。
(三)形态规划
根据所确立的功能,规划项目内容所需土地的形态格局,提供详细空间布局、建筑控制指标及景观设计要素。形态规划上坚持追求特色化和主题性,避免同质化。

